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的是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的是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的是谁?

参考答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常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出处:《三国志·吴志·吕传》注引《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三国时东吴的吕蒙对鲁肃说的。

刮目相看的主公是谁?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名大将叫做吕蒙,只懂打仗,不喜读书,有一天东吴的主公孙权说服吕蒙让他多读读书,从此吕蒙开始努力读书学习。有一次鲁肃经过吕蒙的驻地,吕蒙设酒宴款待鲁肃,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是酒宴上与吕蒙交谈发现吕蒙不乏有真知灼见,使鲁肃深受震惊。

酒宴过后鲁肃感叹“我一直认为将军只知武略,时至今日,你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

意思:指别人已经有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的主公是谁?

刮目相看这个典故源于三国,应该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主人公是吕蒙。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对任何人都不要一成不变的看待,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地点等因素而发生变化的,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主人公是谁?

其实男人的性格变化到稳定,发生在30-32岁,你会发现有些男人过了这个年龄之后,会有让你想像不到的变化,甚至就像换了一个人。

你应该听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句话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故事的主角也就是他——吕蒙吕子明。

吕蒙的生卒是公元178年-公元220年,享年42岁。年轻的时候吕蒙跟着姐夫邓当在外打仗,是一个十分冲的性格,杀敌无比勇猛,简直是玩了命的,也是屡立战功。后来姐夫邓当战死,就有人在后面嚼舌头,说吕蒙没什么能力,还当面羞辱他,结果吕蒙当场就把人给劈了。幸好孙策十分赏识吕蒙,再加元老张昭也非常喜欢这孩子大庭广众下还推荐他,所以他被轻罚之后还委以重任了。这些故事发生在220年之前,193年之后,因为吕蒙首战是在15、6岁的时候,而孙策是公元200年挂的。可见,15-22岁之间,吕蒙是一个不要命的家伙,肯拼但十分冲动,有才却没什么气度

孙策挂了以后孙权上位,想把部队做一次合并,让发挥不了作用的小部队合并到一起,吕蒙觉得如果自己和别人合并,就很难出头了,所以就想办法给自己的小弟们做了整齐的军装,加紧了操练。后来孙权阅兵的时候,发现吕蒙的部队“陈列赫然,兵人练习”,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仅没把他合并,还给他增了兵。之后的几次重要战役里,吕蒙都立了不小的功绩,而吕蒙的风格是身先士卒,不仅喜欢冲杀在前,还是用武力评定一切。直到公元208年有一天,孙权召见吕蒙,说“你除了写自己的名字,还写不利索,其他字都不会写,如何委以重任?”孙权要求吕蒙读书,这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吕蒙一直是一个哇哇叫的将军,很多文官其实并不喜欢吕蒙,觉得这人不好相处。而吕蒙当时也的确被人叫做“吴下阿蒙

”,这个词在今天就是用来嘲笑那些读书少、缺少文化还有点脾气不好的人的。公元208年,吕蒙差不多30岁,但可见这时候他还没有开始改变,只是官做大了点,功劳高了点,性格、学识依然很不好

公元210年,鲁肃接任都督,路过陆口,按道理他应该去见一见守将吕蒙。但是鲁肃当时心里是有想法的,首先吕蒙是穷小子出身,书读得不多;而鲁肃不仅家境好,读书也多,认为跟吕蒙聊不到一起,一个读书人和一个哇哇叫的将军能聊什么呢?而且鲁肃和其他文官一样,其实是有点瞧不起吕蒙的,只是不会说出来而已。但是手下人强力推荐,说吕蒙现在和他认识的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所以应该去看看。吕蒙一想手下都这么强力推荐了,那就去见见吧。让鲁肃没想到的是,他见到的吕蒙,不仅不像其他武将一样粗犷,还彬彬有礼,行礼、让出上座、心平气和的跟自己谈论见解、韬略,还能跟自己分析形势的利弊,以及当下面对强敌关羽的策略,鲁肃听完之后大惊——这根本不是一个哇哇叫的将军啊,这分明是我家都督周瑜又活过来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就是鲁肃那时候对吕蒙的评价,之后鲁肃病故,临死前强力推荐孙权把都督之位传给了吕蒙。鲁肃见到吕蒙,并提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时候,吕蒙32岁,这时候的吕蒙也读过不少兵书战册了,性格也发生了骤变

吕蒙的性格转变,放到今天来看,其实也很正常。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么几个,小男生的年龄里,是有稍微突出一点的地方,比如篮球打得好,某个学科成绩好,傲的不要不要,容不得别人说自己一点不好。

工作以后呢,能力突出,业务能力强(也往往是因为机缘巧合给了他舞台),且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说是一些歪理),但是性格里少不了傲气和冲劲,这个冲劲不是向前冲的冲,而是冲人的冲劲,就是你说点啥,但凡不和他心意,他就要跟你抬杠,要喷你,知道自己觉得爽,不管道理对不对,他先喷得自己爽了最重要。所以,为什么真正的杠精,和喜欢轻易给意见不同的人挂上“杠精”牌子的人都是青年阶段的男生呢?这也跟雄性荷尔蒙有些关系。

但是到了一个年龄之后(通常范围是28岁-32岁),离开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再相遇,你发现这个人不是这个人了,他还是他,但是面前的他,性格什么的都跟之前完全不同了,从一个高傲的人,变成了一个谦逊的人了;开口说话也不是强词夺理、用嗓门代替道理了,而是语气恭敬地跟你讨论学识了。整个感觉是从跟一个随时爆炸的炸弹吵架,变成了和一个学者探讨哲理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男人到这个时候都会变化的,如果变了,那就变了;如果没变,他就再也不会变了。虽说我也觉得,需要经历点事情才会变化,但是经历事情只是一个辅助,性格的成熟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