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最成功的一次

姜维北伐最成功的一次 三国时姜维北伐最远打到了什么地方

姜维一共北伐十一次,五胜四平两负,前期受蒋琬、费祎节制,用兵规模受限制,但游击战术出神入化,亮点颇多。后期任大将军后,不再受节制,却反而打不好了,两次大败都出现在北伐后期。

三国时姜维北伐最远打到了什么地方

第一、二次北伐:两次小胜

由于姜维前两次北伐时,地位不高,作用也都不大,这里就不细说了。简单的说,就是姜维奉蒋琬之命到陇西打游击,小败郭淮一次,这是第一次北伐。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汉,姜维奉命增援汉中,并逼退曹爽,这是第二次北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这两次北伐,所以在演义中,就是“姜维九伐中原”,而不是“姜维十一伐中原”。

第三、四、五次北伐:一小胜,两平

公元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成为蜀汉高层领导。不过由于费祎仍然是一把手,姜维只是二把手,所以姜维仍然受费祎节制。

姜维高升的同一年,魏国凉州羌胡族人起兵造反,并派人通知蜀汉方面,寻求接应。魏国雍州刺史郭淮闻讯后,率军在狄道设阵拦截。姜维闻讯后,也率兵出陇右迎接。

郭淮见姜维出动后,立即分兵拦截,姜维看郭淮分兵了,就游击佯动,吸引郭淮,为羌胡族人归蜀创造了条件。

其实这个时候,胡人如果直接就往南走,进入蜀境,姜维的任务就完成了。但胡人走了一阵后,发现后面居然没有魏兵追击,于是这帮人的首领治无戴就突然起了邪念,他觉得现在郭淮和姜维交战,河西必然空虚,然后他就带人又折返了回去。

在把部落族人的家眷安置半路上后,治无戴气势汹汹的带着部落的青壮勇士杀向了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

郭淮见胡人明明已经走了,而现在居然又莫名其妙折返了回来,跑去打武威,当即就乐开了花,他当时也不去救武威,而是围魏救赵,先突袭了胡人的家眷营地,逼治无戴回师,待治无戴回师救家眷时,他再在中途设伏,把这群羌胡族人打得全军崩溃。

姜维听说胡人被打崩了,就赶紧去救,他当时率蜀汉最精锐的虎步军反复攻击郭淮,胡人见姜维杀到后,也以残兵出击,连续冲击郭淮的防线。

最终,郭淮被击溃,姜维不仅护送了不少胡人入蜀,而且还全身而退。(胡人也不是全部撤到了蜀境,夏侯霸率援军赶到后,一部分胡人没来得及撤,被魏国镇压了)

两年后,即公元249年,魏国发生著名的高平陵政变,曹氏沦为司马氏傀儡。姜维听说此事后,与费祎商量,他认为魏国内乱,乃北伐良机,希望费祎拨给他大军。但费祎认为北伐只是劳民伤财,不愿意给姜维过多的兵力,最终还是只给了他一万人。

姜维出汉中后,率军突袭陇右,行军路线和第一次北伐相同。魏国当时确实受到了高平陵政变影响,但影响还没来的这么快,地方上还没有反应(姜维来早了),所以姜维出击后,很快就被魏将邓艾、郭淮、陈泰三部夹击了。

陈泰这个人是新面孔,姜维对他不熟,但恰恰是陈泰,让姜维吃了大苦头。因为姜维擅长游击,而郭淮又是个沉不住性子的人,每次姜维出击,郭淮必然也要出击,结果每次都让姜维遛着打,所以姜维打郭淮,打出了心得体会。

而陈泰来了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他的打法与司马懿类似,就是摆乌龟王八阵,任凭你如何挑衅,我就是不出战,而且他还特别擅守,这导致姜维的游击战失去了意义。所以姜维遇到陈泰后,实在没什么好办法突破魏军防线,最终只好退回汉中。

这一次,双方打平了。

又过了一年,夏侯玄被司马懿调回洛阳,夏侯霸闻讯,战战兢兢,逃亡蜀汉避祸,雍凉魏军高层人事变动频繁,高平陵政变的影响终于来了。于是姜维再次请求出击,不过这一次费祎仍然只给了他一万人。

此次北伐,姜维想出奇制胜,所以他在出汉中后,便把攻击目标定为了西平郡。(现在的青海省西宁市)

前面说了,由于当时魏国确实有内乱,因而姜维杀入魏境后,一路浑水摸鱼,并且还得到了羌胡人的配合,最终杀到了西平城下。

不过杀至西平后,受限于兵力少,姜维没有攻克西平,最终草草收兵。这一次北伐也是相持不克,平局收场。

另外有两点值得拿来说的就是,这次北伐是姜维历次北伐深入魏境最远的一次,大约有1500多里。姜维在撤军途中还俘虏了一个叫郭修的魏将。由于后来费祎就是被郭修刺杀的,所以关于费祎之死,一直有人怀疑是姜维暗中指使的。

第六、七次北伐:一平,一大胜

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姜维终于放开手脚。当时恰好东吴太傅诸葛恪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得知消息后,便也乘机率数万人出击石营(甘肃西和县),经董亭(甘肃天水),包围了魏国南安郡。

后来,因为陈泰又摆出乌龟阵,而且姜维一直都是打游击,从来没带过这么多兵马,所以围攻南安,久攻不克。最后蜀汉军粮草耗尽,姜维只得撤围,以平局收场。

一年后,由于司马师专权,魏帝曹芳密谋诛杀司马师,司马师愤而废黜曹芳,杀掉了夏侯玄等人,导致魏国顿时又陷于混乱。

当时魏国狄道县长李简担心受牵连,便派人向蜀汉秘密请降。姜维也不知道魏国朝廷内乱跟他一个区区狄道长有什么关系,就不想去,但蜀汉大将张嶷认为李简可信,极力主张去,于是姜维也就带着大军去了,此乃第七次北伐。

当年六月,姜维率军攻魏,狄道县长李简果然献城投降,姜维遂占狄道。(狄道就是现在的甘肃临洮,当时的临洮是现在的岷县)

在狄道休整了四个月后,姜维继续率军进围襄武(甘肃陇西南),魏国守将徐质率军发动反击,姜维遣张嶷出击拦截,但张嶷很不幸,在战场上直接战死了。姜维听说后,赶紧率军增援,在击败魏军后,斩杀了徐质。

魏军大将阵亡,余部自然撤退,姜维遂即乘胜进击,攻破了河关县(甘肃临夏)。

后来由于魏军增援,姜维为保险起见,率军退回,临走前将河关、狄道、临洮三县百姓全部迁回汉中。第七次北伐自此结束,汉军大胜。

这一次北伐是姜维历次北伐中,第一次取得大胜。不过蜀汉军大将张嶷战死,也是很大的损失。(张嶷在南中杀得南蛮叫爹,结果北上第一战就牺牲了)

第八、九次北伐:先大胜,后大败

公元255年,由于司马师暴亡,司马昭尚未完全继承司马师权力,魏国再次内讧。姜维请旨北伐,后主刘禅准奏,于是蜀汉大军再次兵入陇右。

这次北伐,姜维与夏侯霸联手出击狄道,打出了蜀汉历史上最大的胜利——洮西大捷。

此次大捷,姜维歼灭魏国精锐数万,陇西魏军被打得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当时连邓艾都无计可施,主张放弃陇西,避其锋芒。是陈泰坚持支援陇西,再加上司马昭也稳定了局势,派魏军主力及时增援,姜维才不得不再次引兵退回汉中。

次年,后主刘禅因第八次北伐有功,封姜维为大将军,当时姜维的威望空前强大。为了乘胜追击,姜维在当年下半年便又策划了一次大规模北伐。

这一次姜维与蜀国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和,发动强攻。但由于胡济未能如期到达战场,姜维又被邓艾击败,死伤上万,所以这次北伐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惨败。

这是姜维北伐第一次惨败。

姜维回师之后,蜀汉朝内的一帮小人就开始疯狂喷他,让他自觉一点,写认罪书,全然忘了这次北伐前是如何吹捧姜维的。姜维后来被逼无奈,只好自认有罪,且自请贬官三级,仿效当年诸葛亮一伐失利自贬之举。

后主刘禅接受了姜维的认罪申请,将它贬为后将军,但并没有剥夺姜维权力,仍然让他负责大将军的工作。(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禅很会做人,他办事从不把人往绝路上逼)

第九次北伐是姜维人生的转折点,自这次北伐后,蜀汉朝内对姜维的评价越来越低,姜维开始走下坡路。

第十次北伐:平手

公元257年,魏国大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马昭。由于叛军势大,东线魏军兵力不够,于是司马昭调雍凉魏军东下讨伐诸葛诞和东吴,导致西线兵力空虚。

姜维闻讯后,认为长安此时必然空虚,便决定改变北伐路线,不再攻陇右,而是直攻长安。这一次是姜维唯一一次直攻关中。

照理来说,这一次北伐,姜维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因为魏国确实兵力空虚,而且听说姜维大军来伐后,关中的魏军诸将也是吓得要死,人心惶惶。但是邓艾却不怕,他学到了陈泰打仗的精髓,任你如何挑战,我就是坚守不出,跟姜维打起了阵地战。

前面说了,姜维不擅长阵地站,所以邓艾靠乌龟阵拖了五个月,拖到公元258年四月诸葛诞败亡,魏军主力西调后,姜维便不得不见再次退兵而还。

这次北伐后,姜维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但是朝内对他的非议更大,纷纷骂他屡次北伐不见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维抵挡不住舆论对他的非议,此后连续五年不再北伐。

第十一次北伐:小败

公元261年,由于黄皓、诸葛瞻等反姜维派多次上书后主刘禅,要求罢免姜维兵权。姜维为了保住兵权,便只好以北伐的方式保兵权。

第二年,姜维起兵攻魏,攻入雍州。邓艾闻讯后率兵迎战,在洮阳截住姜维。这一次邓艾又看破了姜维的战略,他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过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甘肃省卓尼县)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

像这种情况,若是诸葛亮或此前的姜维,必然不会血拼,因为魏军已有准备,蜀汉那点兵力赔不起。但是这次因为是被迫北伐,不能无功而返,于是姜维就发动了赌博式的攻击,结果被邓艾击败。

姜维败退后,邓艾顺势发起反击,姜维再次大败,损失严重。

前面说了,由于姜维此次北伐只许胜,不能徒劳无功,战败就更不能了,如果败了,他就完蛋了,所以他在此战之后,既不敢回成都,也不敢回汉中,只得带兵退往沓中躲避非议。(甘肃舟曲)

姜维在沓中避祸期间,司马昭以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攻蜀。这一战就不用多说了,汉军抵抗数月后,后主刘禅开城投降。立国43年的蜀汉政权自此灭亡。

通观姜维历次北伐可以发现,其实他的战绩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也已经从诸葛亮时的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他的战绩其实是比诸葛亮要略好一点的。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魏军,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不过蜀汉到了后期,优秀将领和优秀的治国之才都是所剩无几,后主也是昏庸之辈,蜀汉在国力上已被魏国远远甩在了身后。在这种条件下,姜维在战术上的胜利,对大局而言,无济于事,蜀汉的灭亡只能是必然的。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中原。从公元238年-262年这24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比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还多了5次。在这十一次北伐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无功而返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胜多败少。

姜维的北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蒋琬执政期,费祎执政期以及费祎被刺后这个时期。

一蒋琬执政期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被任命为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成为蜀国百官之首。延熙元年(238年),后主刘禅正式命蒋琬开府治事,加大司马,处理蜀国政务。蒋琬加大司马后,随即任命姜维为司马,开始重拾诸葛亮的北伐大业。

史书记载:“延熙元年(238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此战,姜维令廖化带少数兵力攻击归附魏国的羌人,引诱魏军来战,然后以精锐将其击破,大败魏国的雍州刺史郭淮。

延熙二年(240年),姜维再次率军出陇西,魏书记载:“正始元年(240年),蜀将姜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羌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馀落,拔徙以实关中。迁左将军。”根据魏书记载,魏蜀两军并未交锋,原因可能是姜维兵力较少,不可能在魏国的控制区待太久,只是击退了羌人,不等雍州刺史郭淮援军赶来就撤退了,顺手还打了一把秋风,把三千户少数民族迁到关中,充实人口。

延熙七年(244年),汉中都督王平兴兵据势,姜维和费祎等率军前去支援,曹爽大败。

不过,到246年,蒋琬去世,费祎接任蒋琬成为大司马。需要说明的是,在演义中,诸葛亮死后指明姜维为接班人,但是在正史中并不是这样,正史中诸葛亮的接班人只指定了两人,就是蒋琬和费祎,完全没姜维什么事。真正让姜维快速晋升是蒋琬,当然,蒋琬如此信任、提拔姜维也是因为老长官诸葛亮十分看重姜维,诸葛亮曾对姜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

二费祎执政期

费祎接任后,趋向于保守政策,认为北伐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因此反对北伐,实行休养生息。对于姜维的北伐主张,“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征调兵力,不足万人。”并对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这一时期姜维的兵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领几千人的兵马,面对魏国强大的雍凉军团,几千人马能干什么呢?也就是骚扰骚扰而已。

延熙九年(246年),魏国的凉州羌人发生叛乱,并叫来蜀国帮忙。姜维一看,打秋风的时候又到了,这忙不帮白不帮,于是率军入凉,攻击魏军比较薄弱的夏侯霸部,不过等雍州刺史郭淮回身赶来,姜维又撤走了。

第二年,即延熙十年(247年),魏国和反叛的羌人还在干仗,姜维又待不住了,让廖化在魏蜀边界筑城,专门收留被魏军打散的羌人。郭淮则让夏侯霸去追击姜维,自己进攻廖化“(姜维)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史书之说姜维与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至于胜败如何没有记载,不过从结果来看,姜维接收了羌人部落,那应该是打赢了魏军。

延熙十二年(249年),魏国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氏掌握政权,姜维的老对手夏侯霸降蜀。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乘机联合雍州羌、胡等部落,出兵攻打周边多个郡县,并派牙将句安、李歆在麴山筑城作为根据地,打算大干一场。但是魏军反应很迅速,雍州刺史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围攻麴山城,姜维只得放弃围攻各郡县,率军来救援,陈泰据守不战,郭淮又侧后迂回,姜维只得撤走,句安、李歆投降。不过损失也不大,跟着句安、李歆的蜀军只有几百人。

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维一口气跑到了青藏高原门口的凉州西平郡,不过没打下来,只俘虏了魏国降将郭循。此后两年姜维没有出兵,可能是麴山城丢失,句安、李歆投降一事让姜维受到了来自费祎的压力。但是,两年后,再一次宴会上,就是这个降将郭循突然暴起,刺杀了费祎。至于其中真相,就是一笔糊涂账了。总之,费祎遇刺后,姜维彻底没了掣肘,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三陈衹执政时期

费祎死后,陈衹成为主要执政大臣,当时虽然姜维在官职上高于陈衹,但是由于姜维长年领兵在外,朝中事物基本上都由陈衹负责,所以,在实际权力上,陈衹是高于姜维的。但是与费祎不同,陈衹支持姜维北伐,并且给了姜维更多的兵力。

就在费祎死的那一年,东吴丞相诸葛恪以二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姜维乘魏、吴交战之机,率数万人进攻南安郡,这次出兵过于仓促,魏国援军都还没有赶到,自己就因没打粮草耗尽撤军。

第二年,魏国陇西郡狄道县长李简率众投降,姜维出兵接应,进围郡城襄武,大败魏军,斩杀讨蜀护军徐质,但姜维未能打下襄武,只得班师,将河关、狄道、临洮三县居民全部迁移入蜀,这次北伐,姜维几乎打下大半个陇西郡。这是姜维在获得足够大的权力下,第一次率蜀军主力北伐,收获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的多。

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行动。率夏侯霸等人再次进攻陇西郡,于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俘虏数万人,剩下王经万余人逃回狄道城。

姜维进兵追击,包围狄道。魏国安西将军邓艾派陈泰率军救援,姜维在陇西山道设下埋伏,准备截击陈泰,但是陈泰绕开伏兵,出现在狄道城附近。当时,魏国在雍凉地区以无多于兵力了,陈泰率领的只是一支偏师,人数并不多,但是姜维并不知情,加上陈泰故意大张旗鼓,高举火把,使得姜维更加疑心,为了避免两面夹击,最后选择撤军。其实此时王经在城中已经“粮不至旬”了,要是姜维能在坚持一下,很有可能就攻破狄道城,一举将雍州收入囊中。

即便如此,此战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战歼灭数万魏军,连夺数城,不仅当年刘备、诸葛亮北伐从未打成过如此大的歼灭战,放眼整段三国历史,一次能消灭数万人的野战也是很少见的。不过随后姜维又被邓艾击败,退回蜀中。

延熙二十年(257年),诸葛诞在淮南叛乱、关中空虚,姜维再率数万人,从骆谷进军,攻克沈岭,兵力推进至渭河畔。司马望、邓艾在当地长城敛军据守,两军相持整整半年之久,后至诸葛诞兵败,姜维撤回。

不久,陈衹去世,接任的诸葛瞻等反对北伐,因此中间四五年姜维都没有出兵。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度出兵进攻洮阳。但是此时蜀国内部已经是十分厌倦北伐了,连跟随姜维多年的老将廖化也反对,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