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由哪个部门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确定各自的监测、预报重点。由灾害点所在镇、村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镇政府负责,选派工作认真、有一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心强的村民为监测员,首先对每个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制定岗位责任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性简易监测。鉴于地质条件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降雨、人类活动等影响,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灾害和隐患,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在每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进行调查,汛期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核,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化情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预防的实效性。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管理、职责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哪些?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长远计划。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四级和部门规划。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跨行政区域的规划,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1]

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表是什么?

1、一表双卡即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防御预案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
2、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方国土部门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规定,在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避险搬迁、治理工作的同时,通过发放两卡一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作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通过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提高了群众防灾、避灾、救灾的意识。与此同时,地质灾害相关地区的干部在做好《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防御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上的要求搞好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