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撞货运卡车

火车撞货运卡车 火车能撞坏油罐车吗?

坐在火车的货车车厢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火车能撞坏油罐车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调动基本上是坐货车车厢,我们把它叫做闷罐车。

1970年12月,我们新兵入伍时就是在江苏省邳县(现在叫邳州市)上火车,坐得是闷罐车。

一节车厢里有大几十号人,没有板凳,就坐在车厢板上。晚上睡觉时,接兵干部叫我们两个人一个被窝,一床棉被当褥子,铺在车厢板上,还有一床被子用来遮蔽身体。

闷罐车中间有一个推拉门,在另一侧的相对位置也有一个推拉门。车厢里好像只有一两个很小的窗户,那推拉门到站了或者中途停车时就要打开,一是要透透气,二是要透透光,不然的话车厢里面又闷又黑。

没有电灯照明,接兵干部弄来两个马灯挂在车厢里面。

当时正值冬季,车厢里很冷,接兵干部又生了个大煤炉取暖,同时也烧开水给大家喝。

带了很多面包。一开始吃的时候,很香。连续吃了几天,个个的胃口都倒了,闻到面包的味道就想吐。只想喝点热稀饭。好像到了郑州,我们临时下了车,在兵站吃了顿像样的饭菜。

过去,火车头都是烧锅炉的,黑烟随风会刮到车厢里,弄得满身都是细细的黑煤屑子。

最大的困难是上厕所。都是把推拉门打开一条缝,火车行驶时对着缝隙往外泚就解决了(火车停在车站时不准随地大小便,主要考虑影响不好)。解大手时就困难一点。接兵干部用几根8号铁拧在一起,在推拉门与车厢上拴了两道铁索,解大手时就背靠着铁索。当时,有几个小兵不敢靠着铁索方便,实在没办法,接兵的干部就用手紧揪着他的衣服的前襟,防止他摔下车。

当时的闷罐车开的很慢,动不动就要给别的火车让车。我们从江苏邳县到甘肃的武威,总里程也就1800公里左右,火车跑了四五天才到。

这段历史,已经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

(图片取自网络,侵权必删)

坐在火车的货车车厢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最近这些年,在国家铁路线路上坐货车车厢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一是铁路提速之后,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车站、货场、线路已经实现了全封闭,几乎所有的货运都设有专人,包括公安人员二十四小时值守,想进到货车停留的地方基本不可能。所以坐货车车厢可想而知。二是坐货车车厢不舒服不说,极不安全。人们出门从个人感受方面来说,也不愿意再坐冒那个险了。

八十年代之前,不但因生活所迫出外逃荒要饭的人没钱买车票扒荒车坐货车,就是一些偏僻铁路线上小站的铁路职工,出门也经常扒货车“捎脚”。而且经常是在火车不停减速的情况下上下列车。

本人八一年曾经在湘黔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呆过一段时间。那个小站不通公路,离最近乡镇有近十公里,步行最快也要两个来小时。每天只有上下行两列慢车(客车)有停点。出门非常不方便。大家出去就医,买东西,或者休息出去逛逛街市,经常是凑一趟客车,或去时找一趟临时停靠的货车挤到最后一节“守车”,如人多了,身强力壮的就只好自觉地爬到货车上。回来算好点坐客车。或去时坐定点客车回来时,到货场找合适的货车。当然更多的时候没有停点车。坐上不停的货车,对于一般的女性或年龄大,年龄小的,身体不方便的肯定是坐不上的。但对于车站几个年轻小伙子就不是问题了。

小站正好在山顶上,那时货车都是蒸汽机车牵引,尽管上山车配置的双机牵引,但因为该站进出线路坡度太大(山太陡)列车两侧进站的速度都低于每小时二十公里。

年轻人腿脚利索,先等在坡道的顶点处,列车喘着粗气上来到了尾部的“守车”伸手抓住拉把,腿往前跑,一纵身子,便跃上车。虽然车站人员和火车司机没什么关系,但都是铁路人,一般的司机看到有人等着扒车都会习惯地让车速尽可能慢一些,所以我在小站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因扒货车出的问题。不过还是听说过别的车站伤过人。之后没多长时间单位强调安全纪律,并对发现违章的严加处理。偷着坐货车的越来越少了。再后来线路全上内燃,列车速度超过每小时二十公里,你再有本事,不停车也不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上下自如。就没人敢拿自己的命换方便。

我们当时多坐的是货车的“守车”安全情况比货车车厢好一些,但舒适度就完全谈不上,加上当时线路状况也不好,车速稍微高点,坐在“座上”基本就像骑在马背上,双手还要抓紧栏杆,只能半坐半蹲,真完全靠坐着不把人摔倒在车厢地板上才怪。

如果在货车车厢里,车速稍高那不绝入耳的咣当声,车体的剧烈的跳动,晃颤,再加上随时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突然紧急制动(“急刹车”)让人简直受不了,严重了会受伤,甚至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