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镇有什么好处

全国重点镇有什么好处 重点镇建设有什么好处?

全国重点镇有什么好处?

重点镇建设有什么好处?

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这次增补调整将符合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等6项条件的小城镇列入候选名单,并进行综合评选。

此次名单确定后,国家有关部委将研究制定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将有望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扶持。

重点镇建设有什么好处?

重点镇建设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示范,有以下的好处:

1、坚持城、镇协调发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要从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出发,按照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要求,使全国重点镇数量、分布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形成合理的级配,改变城、镇发展失衡的状况;

2、坚持有重点地发展。通过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实施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将县域中心、副中心等优先发展的重点镇纳入全国重点镇范围,防止不切实际的低水平分散建设;

3、坚持区域和城乡统筹。落实中央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部署,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统筹考虑周边地区劳动力、政策、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资源的配置情况,科学确定全国重点镇;

4、坚持以地方为主体。全国重点镇的增补调整要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小城镇建设管理事权,尊重县级人民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选择,根据全国重点镇推荐条件,按照确定的程序,开展增补调整工作。

全国重点镇标准?

答:全国重点镇标准;(一)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一)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镇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或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超过一定比重,吸纳县域新增城镇人口能力较强。

1.镇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其中东部地区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中部地区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西部地区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

2.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不到上述标准,但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超过了一定比重也可推荐。东部地区镇区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县人口比重超过5\%;中部地区超过4\%(其中城关镇为10\%);西部地区超过3\%(其中城关镇为8\%)。

3.部分城镇虽尚未达到前两条标准,但是吸纳县域新增城镇人口能力较强,镇区常住人口规模增长迅速,或镇域常住人口在全县排名前3位的镇,也可以视为在人口规模方面具有优势。

(二)区位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已明确列为县域优先发展小城镇,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高等级公路直接连接。

1.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2.已明确列为县域优先发展的县域中心、副中心,承载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3.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三)经济发展潜力大

经济基础与市场机制良好,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符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产业发展无明显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

1.经济基础良好,推荐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内生产总值在县域范围内排名前3位。

2.经济发展迅速,近5年镇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或者非农产业在全镇经济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东部地区二三产业比重合计超过90\%;中部地区超过85\%;西部地区超过80\%)。

3.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产业体系结构较为完善,符合绿色低碳、集约节约和循环经济理念。

4.产业发展无明显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

(四)服务功能较完善

镇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为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稳步延伸。

1.镇区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配置较为完善,教育、医疗、文体、农技服务、社会培训、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布局合理,且有固定资金投入建设、维护。

2.城镇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能力,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稳步延伸,并且能为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公共服务。

(五)规划管理水平较高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且符合实际。有强有力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及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确保各类规划实施落地。镇容镇貌整洁,建设富有特色。镇领导班子改革意识强,勇于探索和实践。

1.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且符合实际,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总体规划、详规、村庄规划)及其内容完善。

2.有强有力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及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确保各类规划实施落地。

3.镇容镇貌整洁,建设富有特色。镇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4.镇领导班子改革意识强,勇于探索和实践。

(六)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应用符合自身特点及环保节能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小城镇总体生活品质、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为小城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能应用符合自身特点及环保节能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2.能以提高小城镇总体生活品质、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为小城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镇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或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超过一定比重,吸纳县域新增城镇人口能力较强。

1.镇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其中东部地区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中部地区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西部地区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

2.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不到上述标准,但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超过了一定比重也可推荐。东部地区镇区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县人口比重超过5\%;中部地区超过4\%(其中城关镇为10\%);西部地区超过3\%(其中城关镇为8\%)。

3.部分城镇虽尚未达到前两条标准,但是吸纳县域新增城镇人口能力较强,镇区常住人口规模增长迅速,或镇域常住人口在全县排名前3位的镇,也可以视为在人口规模方面具有优势。

(二)区位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已明确列为县域优先发展小城镇,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高等级公路直接连接。

1.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2.已明确列为县域优先发展的县域中心、副中心,承载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3.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三)经济发展潜力大

经济基础与市场机制良好,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符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产业发展无明显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

1.经济基础良好,推荐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内生产总值在县域范围内排名前3位。

2.经济发展迅速,近5年镇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或者非农产业在全镇经济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东部地区二三产业比重合计超过90\%;中部地区超过85\%;西部地区超过80\%)。

3.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产业体系结构较为完善,符合绿色低碳、集约节约和循环经济理念。

4.产业发展无明显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

(四)服务功能较完善

镇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为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稳步延伸。

1.镇区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配置较为完善,教育、医疗、文体、农技服务、社会培训、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布局合理,且有固定资金投入建设、维护。

2.城镇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能力,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稳步延伸,并且能为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公共服务。

(五)规划管理水平较高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且符合实际。有强有力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及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确保各类规划实施落地。镇容镇貌整洁,建设富有特色。镇领导班子改革意识强,勇于探索和实践。

1.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且符合实际,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总体规划、详规、村庄规划)及其内容完善。

2.有强有力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及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确保各类规划实施落地。

3.镇容镇貌整洁,建设富有特色。镇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4.镇领导班子改革意识强,勇于探索和实践。

(六)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应用符合自身特点及环保节能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小城镇总体生活品质、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为小城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能应用符合自身特点及环保节能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2.能以提高小城镇总体生活品质、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为小城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